
所有商品全部免费,机会不要错过呀 http://daybbs.cn/mianfei.htm
蒋介石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关于他我谈过不少,把他和
抗日战争放在一起倒是头一次。蒋介石是否参加过
抗日战争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因为他的重庆政府直到日本投降那一刻都仍然存在着。这个政府一直领导着大部分
中国人艰难地维持着生存。其实把蒋介石看成当时
中国的领袖是十分勉强的。因为他既无法号令许多地方军阀,比如陈济棠、韩复榘;而他所领导的中华民国之内还有一个苏维埃共和国,纵使他最亲密的朋友张学良,也不能算成他严格意义上的部下。当时张学良拥有的飞机比他还多呢。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军阀的首领。中日战争就在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发生了。综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这应该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
中国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军事武装,而是一种自己暂时不能适应的文明输入。
蒋介石当时手里的牌只有两张,一张是外援,一张是战争意志,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中华民族意志最凝聚的时刻开战。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要用战争意志把一个分散的国家聚合起来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而这种战争意志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只有天知道。但蒋介石还是找到了。在上海的凇沪会战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终于拿出点东西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人多么的傲慢和愚蠢。因为抗日战争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中国人选择的。如果在芦沟桥的冲突中蒋介石放弃这个连接华北和内地的最后关卡,如果在华北冲突的同时,蒋介石不把最精锐的德式装备88、87师和几乎全部的中国空军投入到上海虹桥机场,抗日战争就不会在1937年的上海打响。抗日战争的前期他其实是枢纽人物。
蒋介石是一个极擅长忍耐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物。在抗日战争这盘棋中他走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没有错,稳打稳退,在他的综合素质中,除了临场战术不怎么样之外,其他的素质如用人、战略设计都达到了很好的水平。临场其实并不是一个领袖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战争前期,中日单挑的时候他反而能应付的过来。可是当美苏尽情卷入战争后,中日战争变成了世界战争的一部分,国际政治反而成了他的弱项。中日战争到那个时候更需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纵横。中国人曾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中国统一的太早,之后的两千年里从没有尝试着与自己力量对等的国家交往。如同杀猪的一样,好久没有杀,手生了。苏秦、张仪的手段在抗日战争中竟成绝响。那时的中国放眼神州,唯毛泽东一人差强人意地可以干这个活,只可惜历史选择的是蒋介石。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如何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凭他的资质如果是个守成之君,未尝不是一个明主。只可惜他经手的是中国民族2000年来最大的一个烫手山芋。许多人认为蒋介石不抗日,非也。甚至许多人还执着地认为东北的失守是他的责任,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说张学良在日军进犯东北时与南京几十次通电报请求抗战。那个时候蒋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挥剿共,请问南京有谁如此放肆,敢指挥张学良?况且,当时张学良在东北撤退的时候,东北军的260架飞机及大量黄金全部沦入敌手,蒋介石如果说了不抵抗,那么请问何以这些武器和金钱却没有撤退?蒋介石还不至于昏到命令张学良说把飞机和黄金都交给日本人吧?如果蒋介石不抗日就不会枪杀韩复榘,如果蒋介石不抗日,他就不会退守重庆。倒是无论是否抗日,他都亡共之心不死。但这毕竟和是否抗日是两回事。
他的退守重庆,固守待援、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方法虽然说不上多么高妙,但总还算是切实可行。对付日本这种笨笨民族,确实可以。但最后等到斯大林、丘吉尔那种高手参与进来,他就力不从心了。尽管从1945年的1月起,他和岗村宁次建立了专门的通讯电话,商量着妥协的办法,但他最后还是没有让日本在西南的精锐部队及时地调往东北,以至让斯大林以援助中国的名义成功地侵略了中国。尽管他亡共之心不死,但他仍然无法阻止中共从长征末期的不足3万人壮大到抗战末期的近130万军队。尽管他成功的利用美国的援助,但他却无法处理好自己与史迪威的微妙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个领袖的必备素质),让中国白白在缅甸丢了三个精锐师,差点导致日本发动一号作战时中国战场的全面崩盘。
蒋介石面对抗战的这个课题如果给他的成绩打个分,保国和保党两门功课。一门公共课,一门私人课,他分别可以打80分和60分。平均70分。能考到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他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几乎全部的力量,但是他能力不行,只能考成这个样子。坦白的说,如果是毛泽东来坐他的位置,中国绝对不会只取得这个成绩,斯大林能否攫取外蒙,日本是否还能保住琉俅统统都要打上问号。
但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的是,蒋介石撑住了,虽然他老是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哭。一个男人受到这么大压力,没有精神分裂已经很难得了。老实说我对抗日战争的表现也不是很满意,中国虽然不占优势,但应该可以表现的更好一点。尤其是在美苏之间的纵横上,如果蒋介石完全控制住史迪威,不让他参与军队的运作。如果他能够用中国战场的作用反制罗斯福,如果他能够尽早的与日本达成妥协,共同抗苏。中国的地图都不会由秋海棠变成一只鸡,以至解放后,中共将领提出,苏联的兵锋三到四天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作用是,基本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只是有些力不从心罢了。所以后来一遇到真正的高手,他就败下阵来,退守台湾了。我常常不只一次的想,如果蒋介石在1931年就发动对日本的局部战争,摆开毛泽东的那招“背靠苏联、面朝日本”的架势,命令张学良死守黑、吉二省并有计划的朝着内、外蒙的方向撤退,诱导日军,纵然不能拖斯大林下水,也能争取到更大的苏援。如果蒋介石在抗战后期的关键时刻知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古训,及时剥夺史迪威的兵权,反守为攻,在日本已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收复东南沿海、如果抗战胜利后,他能跳开与中共的争夺,同意驻军日本,今日中国的历史将全面改观。
但历史已经过去,这盘棋我们虽然下的不能尽如人意,但总算比日本下的好多了。他们那几步臭棋我就懒的评论了。总之,蒋介石的战略成功的拖住了日军,当时中国的目的就是在英美等国没有参战前,咬牙挺住不要崩溃。从这个目的来说,蒋介石的战略是成功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